
“英歌舞”非遗文化介绍PPT课件
25页









文档价格
¥18.00
VIP
了解会员
免费下载
C
H
A
O
S
H
A
N
Y
I
N
G
G
E
W
U
YINGGEWU SURGING DANCE RHYME CONVEYS EMOTION
非 遗 系 列
英 英歌澎湃 歌 舞韵传情
CHAOSHAN
舞 YINGGEWU
C
H
A
O
S
H
A
N
Y
I
N
G
G
E
W
U
CONTENT
目 壹 英歌舞简介 录 贰英歌舞历史发展
叁英歌舞表演特征
非
肆英歌舞传承保护 遗
系
伍英歌舞社会影响 列
CHAOSHAN YINGGEWU
壹
非 英歌舞简介
遗 Introduction to Ying Song and Dance 英歌舞,是汉族舞蹈形式之一,是流行于广东省汕头、潮
系
州、揭阳、汕尾及福 漳省建 州等地 的区 一种糅合南派武 术、戏 等剧 地方艺术为 体一 的民间广场舞蹈
列
01
英歌澎湃 舞韵传情
壹 英歌舞简介
英歌舞,是汉族舞蹈形式之一,是流行于广东省汕 头、潮州、揭阳、汕尾及福 漳省建 州等地 的区 一 种糅合南派武术、戏 等剧 地方艺术为 体一 的民间 广场舞蹈,中国香港 和泰国 等地也流行。火遍全球 的英歌舞被群众亲切地称之为“中华战舞”或“中 华街舞” 。英歌舞始兴自岭南,成为岭南文化的符 号代表,代表了岭南的精气神。
英歌舞的舞蹈内容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梁山好汉化妆卖艺攻打大名府,营救 卢俊义,还有一个是梁山英雄化妆劫法场救宋江。
CHAOSHAN YINGGEWU
壹
英歌舞简介
歌 潮 潮汕地区英歌舞集戏剧、舞蹈、武术于一体 ,具有独特的步法、身法、
槌法、阵法。既似土风,又似武舞。它以刚劲、雄浑、粗犷、奔放的舞
舞 汕 姿,构成了磅礴、威武、强壮、豪迈的气势,给人以力与美的震撼。 英 通过人物造型、服饰道具、形体动态、音响节奏等艺术处理,从整体上
CHAOSHAN YINGGEWU
体现一种男性的刚健之美 。
英歌舞中的舞蛇是源自闽南民系对蛇的崇拜。
CHAOSHAN YINGGEWU
壹 英歌舞简介
英歌舞属汉族广场情绪舞蹈,其主要表演形式为大型集 体舞,舞者双手各持一根短木棒,上下左右互相对击, 动作健壮有力,节奏强烈。舞后还有歌舞小戏,称“英 歌后棚” 。英歌舞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其产生、发展、 演变过程较少文字记载,有籍可考的历史不过四五百年, 其源头有许多不同版本。
2006年5月20日,英歌舞入选第一批国家 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CHAOSHAN YINGGEWU
CHAOSHAN YINGGEWU
贰
非 英歌舞历史发展
遗 Introduction to Ying Song and Dance 英歌舞,是汉族舞蹈形式之一,是流行于广东省汕头、潮
系
州、揭阳、汕尾及福 漳省建 州等地 的区 一种糅合南派武 术、戏 等剧 地方艺术为 体一 的民间广场舞蹈
列
02
英歌澎湃 舞韵传情
贰英歌舞历史发展
英歌的源流众说纷纭,有几种说法,有畲族说、水浒说、 傩起源说、从山东经莆田再入潮说、外江戏说、练武说、 综合说。 潮汕英歌,实际就是古时畲民唱的秧歌,再与湖南花鼓 戏结合,形成潮汕秧歌。 初期的秧歌是边打鼓击节边唱; 后来,只留下打击动作,就没有唱了。 潮汕英歌中扮一 百零八好汉的队伍,打鼓击节,且舞且喊,舞、击结合, 这是宋人笔记常称的“打夜胡”、“打野胡”。
CHAOSHAN YINGGEWU
贰英歌舞历史发展
傩文化说
从时间序列上看,傩文化是目前关于潮汕英歌源流的最古老的说法。傩文化发源的时期,潮汕大地尚 处于一片荒蛮,先民的神鬼意识和图腾崇拜是傩文化产生的基础。现代英歌舞多附会为“水泊梁山 108将攻打大名府”的故事,其实这只是“流”,傩文化才是它的“源”。首先,英歌舞始终保持着 “驱鬼逐疫”的实用功能,在过年或其他民俗节日里演出;其次,英歌舞不戴面具而画脸谱,这是傩 面具的进化形式;《水浒传》中并无英雄舞蛇,英歌队伍中探路的舞蛇源自闽南民系对蛇的崇拜。
CHAOSHAN YINGGEWU
贰英歌舞历史发展
练武习艺说
韩山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副教授柳剑文多年以来致力于潮汕 英歌研究。他认为,英歌是男子群体武舞,与农事、婚恋 无关,并非源自秧歌或花鼓;舞者手持尺余双棒或一手持 棒一手握鼓,服装为武士装扮,头槌、二槌等主要演员按 所扮人物画脸谱,其余演员泛指梁山好汉,动作带有明显 的南拳武技特征,具有潮汕本地特色;而大型队舞、战阵 具有军乐特征,其主要渊源在武舞,整体表演形式杂糅了 戏剧和武术对打,是本土性与外源性盘根错节所致。
CHAOSHAN YINGGEWU
CHAOSHAN YINGGEWU
叁
非 英歌舞表演特征
遗 Introduction to Ying Song and Dance 英歌舞,是汉族舞蹈形式之一,是流行于广东省汕头、潮
系
州、揭阳、汕尾及福 漳省建 州等地 的区 一种糅合南派武 术、戏 等剧 地方艺术为 体一 的民间广场舞蹈
列
03
英歌澎湃 舞韵传情
叁英歌舞表演特征
脸谱妆容
英歌队一般设有两领舞者,分别为红面红须的“头槌”, 多装扮为秦明或关胜;黑面黑须的“二槌”,装扮成李逵。 另外“舞蛇者”为时迁,主要是协助指挥引舞。有些可能 还有“三槌”鲁智深,“四槌”武松。司鼓的扮演者一般 为宋江或林冲,这是脸谱最常见的。此外有些英歌队还有 举号令旗的公孙胜,这些角色比较固定,也为观众熟悉。
CHAOSHAN YINGGEWU
叁英歌舞表演特征
英歌舞是融舞蹈、武术、戏曲于一体的民间广场舞蹈。音乐:英歌舞的 音乐只有节奏,没有旋律。而不同类型的英歌舞对应不同的锣鼓节奏。 乐器:大鼓,直径约60厘米左右,木框牛皮鼓。司大鼓的扮演者一般为 宋江或林冲。中鼓,直径约50厘米,其他与大鼓类同。鼓手一般将其绑 在自己的身上。钦仔,铜制锣,潮属特有乐器。大锣,即苏锣,潮人又 称为“肚脐锣”。钹,亦称“小镲”。云锣,即月锣。铙钹,亦称“水 镲”。螺号,海螺号。牛角号,声音洪亮。
英歌舞的动作,包括阵法、步法、身法、手法、指法、眼 法,而最重要的是步法,以此来带动其他法。
CHAOSHAN YINGGEWU
叁英歌舞表演特征
类型 慢板英歌 中板英歌 快板英歌
内容
表演者所执的英歌槌较其他类型的略长,约60厘米。英歌槌的敲打节奏,一般配合锣鼓声三四下一组动作。 而且每次击打英歌槌,都会有一个动作表演。这种类型的英歌主要集中在潮阳区棉城附近,表演者也没有 宋江、时迁等梁山好汉脸谱。其打法单纯古朴,被认为是最早出现的英歌。
中板英歌的英歌槌长度为57厘米,其节奏相比慢板英歌要快,英歌槌的敲打节奏以五、七、八、十、十一、 十三等各组成一组动作。表演者没有这个“舞蛇者”脸谱,动作以南拳中的“大站马”等为基础。
快板英歌的英歌槌长度最短只有40厘米,而节奏是最快的,讲究快击快收。没固定的英歌槌敲打节奏而另 有其独特方式。快板英歌再细分的还有尖山英歌、南山文派、南山武派、对打套式之分。
由于英歌历史久远、流传广泛,各地民间艺人不同的创造,因而形成了不同 的风格特点。按节奏板式划分,英歌舞可分为慢板英歌、中板英歌和快板英 歌。慢板英歌,又分对打套式、文派和武派,主要特点是动作刚劲雄浑,场 面恢宏壮观。中板英歌的锣鼓敲击比较简单,节奏变化不多。快板英歌相对 前两种,节奏更加快,鼓点更紧密,队形变化丰富,动作的幅度增大增强
CHAOSHAN YINGGEWU
叁英歌舞表演特征
英歌舞分前后棚,前棚36人,每人手执长约1尺4寸,直径4厘米的彩色木棒,配合锣鼓点、海螺 号和吆喝声,两棒相击翻转,边走边舞。后棚72人,扮成各式杂耍艺人,敲打锣鼓伴唱,有的还 加上扮涂戏,或加进武术表演。其队列变化有长蛇挺进、双龙出海、四虎并驱、粉蝶采花、孔雀 开屏等共18套式;棒法有左敲、右敲、上敲、下敲、胯下敲、背后敲等;脸谱有文面、武面之分; 节奏有快板、中板、慢板之别。
在农村,英歌被群众看作是英雄的化身、吉祥的象征、驱邪的魔力。一般参加英歌队者都应是年
轻力壮、英武潇洒的小伙子。姑娘们对他更有一种爱慕之情,常常从英歌队中挑选自己的意中人。
特别是头槌和二槌,更是姑娘们追求的对象。跳英歌舞历来被视为吉祥的化身,人们认为跳英歌
舞是“好彩头”。这年谁能够进入英歌队,这年办事就顺利,事事如意。
CHAOSHAN YINGGEWU
CHAOSHAN YINGGEWU
肆
非 英歌舞传承保护
遗 Introduction to Ying Song and Dance 英歌舞,是汉族舞蹈形式之一,是流行于广东省汕头、潮
系
州、揭阳、汕尾及福 漳省建 州等地 的区 一种糅合南派武 术、戏 等剧 地方艺术为 体一 的民间广场舞蹈
列
04
英歌澎湃 舞韵传情
肆英歌舞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通过英歌祈求平安吉祥,表达爱憎,抒发斗志。从最初 的游神赛会,到如今的节日盛会、商户开业、楼宇落成、 大桥通车、华侨观光等等活动,无不请英歌队到场表演,
以表示欢乐和庆贺。英歌又是增进乡谊、邻谊、侨胞和 睦团结的重要纽带,它与人们的社会生活密不可分,在
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CHAOSHAN YINGGEWU
肆英歌舞传承保护
传承现状
英歌表演主要依附于民俗活动,依靠乡土文化代代传承的 凝聚力。如今,这一绵延数百年的非遗也在传承发展,改 进表演内容、走进学校社区、开发文创产品,在当下生活 迸发崭新活力。 [19] 为推动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近年来,汕头潮州等地组织英 歌进校园、进社区,推动英歌表演技艺的传承发展。加入 英歌队伍的年轻人逐年增加,表演水平也逐步提高。
CHAOSHAN YINGGEWU
肆英歌舞传承保护
传承人物
杨卫,男,1932年生,广东省汕头市人。非物质文化遗产(潮阳英歌)项目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陈汉,男,1935年生,广东省陆丰市人。非物质文化遗产(甲子英歌)项目广东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陈来发,男,1957年生,广东省普宁市人。非物质文化遗产(英歌舞)项目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张伯琪,男,1945年生,广东省普宁市人。非物质文化遗产(普宁英歌)项目广东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陈宋琪,男,1968年生,广东省汕头市人。非物质文化遗产(英歌舞)项目广东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CHAOSHAN YINGGEWU
肆英歌舞传承保护
保护措施
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公布,广东省揭阳市、汕 头市申报的英歌(普宁英歌、潮阳英歌)项目作为民间舞 蹈之一进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1年5月23日,经国务院批准公布,广东省陆丰市申报的 英歌(甲子英歌)项目作为传统舞蹈之一进入国家级非物 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CHAOSHAN YINGGEWU
CHAOSHAN YINGGEWU
伍
非 英歌舞社会影响
遗 Introduction to Ying Song and Dance 英歌舞,是汉族舞蹈形式之一,是流行于广东省汕头、潮
系
州、揭阳、汕尾及福 漳省建 州等地 的区 一种糅合南派武 术、戏 等剧 地方艺术为 体一 的民间广场舞蹈
列
05
英歌澎湃 舞韵传情
伍英歌舞社会影响
英歌舞在北京
1988年8月,应全国艺术院校第二届中国舞“桃李杯”赛比赛委员会之邀,潮阳县永丰英歌队来到北京后, 8月3日在北京舞蹈学院广场进行一场试演,顿即产生很大的吸引力,堪称一炮打响。8月5日,英歌队在 “桃李杯”赛的开幕式上表演,情绪热烈,气氛活跃,更博得观赏者的连声喝彩。 该届全国艺术院校中国舞“桃李杯”赛,规模可观,知名度高。参加比赛的,有来自全国各省市的27支舞 蹈代表队,这是一次全国性的舞蹈艺术群英竞技的盛会,许多有声望的专家、学者也到会参加。潮阳县永 丰英歌队以其特邀代表队身份,在这次赛会上享有殊荣。英歌队的领队被请上主席台。这一“请”,不但 表示对全体英歌队员的尊重,而且表示对来自祖国南疆的民间舞蹈艺术的珍爱和推崇。
CHAOSHAN YINGGEWU
伍英歌舞社会影响
英歌舞在山西
2024年2月11日,大年初二,国家级非遗广东潮汕英歌舞在皇城相府精彩上演。
英歌舞在香港
2019年4月27日是农历三月二十三“天后宝诞”,香港各区天后庙香火鼎盛,并举办不同的庆祝活动, 而全港规模最大的则是“2019元朗十八乡天后宝诞会景巡游”。38支来自各乡、堂的花炮队伍和舞龙舞 狮,穿梭在元朗市中心各主要道路。据介绍,巡游规模是过去60年最盛大,大会表示约万人观看巡游。 2019年一共派出600人参与表演,当中100人是来自内地最顶尖的英歌表演者,堪称“国家级表演”。
CHAOSHAN YINGGEWU
伍英歌舞社会影响
英歌舞在泰国
2019年12月6日,泰国华人华侨届在曼谷耀华力路(唐人街)举 办盛大活动,泰国拉玛十世国王玛哈哇集拉隆功及苏提达王后首 次驾临唐人街。泰国总理巴育携内阁成员、泰国中华总商会主席 陈振治、潮汕会馆主席黄迨光、正大集团资深董事长谢国民等泰 国侨届知名人士以及华人民众、国内外游客数万人迎接。此次活 动将华人传统的英歌舞、舞龙舞狮与大型LED通道、视频、图像、 灯光、音乐等现代元素结合,展现历代泰国王室与中国的友好交 往,同时体现泰国华人友爱团结、忠君报国、建设美好家园的情 怀,并祈愿风调雨顺,国家繁荣富强。
CHAOSHAN YINGGEWU
C
H
A
O
S
H
A
N
Y
I
N
G
G
E
W
U
YINGGEWU SURGING DANCE RHYME CONVEYS EMOTION
非 遗 系 列
英 英歌澎湃 歌 舞韵传情
CHAOSHAN
舞 YINGGEWU
TA的资源
新上传的文档
热门下载

2025-04-30 24页

2022-11-16 19页

2025-04-30 30页

2025-04-23 26页

2025-04-15 18页

2025-04-23 20页

2025-04-30 33页

2025-04-15 73页

2022-11-17 22页

2025-04-23 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