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懒人文库! [免费注册] | [登录] QQ登录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苏轼人物介绍知识拓展PPT(完整内容)

25页
  • 卖家[上传人]:乘风破浪
  • 文档编号:889
  • 上传时间:2022-12-02
  • 文档格式:pptx
  • 文档大小:40.68 MB
  • 苏轼人物介绍知识拓展PPT(完整内容)1 苏轼人物介绍知识拓展PPT(完整内容)2 苏轼人物介绍知识拓展PPT(完整内容)3 苏轼人物介绍知识拓展PPT(完整内容)4 苏轼人物介绍知识拓展PPT(完整内容)5 苏轼人物介绍知识拓展PPT(完整内容)6 苏轼人物介绍知识拓展PPT(完整内容)7 苏轼人物介绍知识拓展PPT(完整内容)8 苏轼人物介绍知识拓展PPT(完整内容)9 苏轼人物介绍知识拓展PPT(完整内容)10
    试读已结束,还剩15页未读,您可下载完整版后进行离线阅读
    文档价格

    ¥13.00

    VIP

    免费下载

    了解会员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联系我们
    • 苏轼字子瞻,一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汉族,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文学常识之苏东坡介绍PPT模板WENXUECHANGSHIZHIZHULINQIXIANJIESHAOPPTMUBAN讲解人:懒人文库20XX年1月1日第一部分认识苏东坡RENSHISUDONGPO第二部分苏东坡的生平SUDONGPODESHENGPING第三部分苏东坡的成就及评价SUDONGPODECHENGJIUJIPINGJIA第四部分苏东坡的作品及典故SUDONGPODEZUOPINJIDIANGU目录第一部分认识苏东坡字子瞻,一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汉族,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字子瞻,一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其名“轼”原意为车前的扶手,取其默默无闻却扶危救困,不可或缺之意。•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枯木怪石图》等。•主要成就古文创作: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唐宋八大家”之一•诗词创作: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是辛弃疾为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书法创作:“宋四家”之首•绘画创作: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东坡居士的由来北宋元丰三年二月,苏轼因“乌台诗案”贬去黄州,官府安排他的第一个落脚点就是城南的定惠院。居住寺院,虽然不是很理想的处所,但对初来乍到、惊魂未定,政治上遭受极大打击的苏轼来说,无疑是择态个修身养性的好地方。因为靠着微廉的俸禄,实在无法养活家人。于是他便在黄州城外的东坡上开荒种地,自号“东坡居士”。自此,人们便称他为苏东坡。与苏轼有关的并称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因此在每一个方面都会有与其并称的人物。三苏苏黄苏辛唐宋八大家宋四家三苏指北宋散文家苏洵和他的儿子苏轼、苏辙。清代名臣张鹏翮撰大门联赞三苏:“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苏黄”是中国北宋诗人苏轼和黄庭坚的并称。苏轼和黄庭坚都是宋诗风格的体现者,影响都很大,因而自北宋末以后,不论是赞扬还是批评,常常以“苏黄”并称。苏辛是北宋的苏轼与南宋辛弃疾的并称,二人同为豪放词派的代表,辛弃疾继承了苏轼的豪放风格,并把它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唐宋八大家,又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是唐代和宋代八位散文家的合称,分别为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宋四家是中国北宋时期四位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和蔡襄的合称。这四个人大致可以代表宋代的书法风格,而且成就最高,故称“宋四家”。第二部分苏东坡的生平:其于人,见善称之,如恐不及;见不善斥之,如恐不尽;见义勇于敢为,而不顾其害。用此数困于世,然终不以为恨。苏轼:人物生平苏轼于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1037年1月8日)出生于眉州眉山,是初唐大臣苏味道之后。苏轼的父亲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奋”的“苏老泉”。苏洵发奋虽晚,但是很用功。庆历八年(1048年),苏洵因父丧居家,闭户读书,把自己的学识品行教授给苏轼与幼子苏辙。嘉祐元年(1056年),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苏洵带着二十一岁(农历虚岁)的苏轼、十九岁的苏辙,自偏僻的西蜀地区,沿江东下,于嘉祐二年(1057年)进京应试。苏轼:名动京城科举考试因主考官欧阳修误认为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使他只得第二,后评价其文章日后必独步天下。在欧阳修的一再称赞下,苏轼一时声名大噪。他每有新作,立刻就会传遍京师。当父子名动京师、正要大展身手时,突然传来苏轼、苏辙的母亲病故的噩耗。二兄弟随父回乡奔丧。嘉祐四年(1059年)十月,守丧期满。翌年二月,三苏重返汴京。苏轼授河南府福昌县主簿,苏洵试秘书省校书郎。嘉祐六年(1061年),在欧阳修的推荐下,苏轼兄弟参加名为“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的制科考试。九月,苏轼的对策被评为第三等(一、二等虚设,第三等为实际上第一等),之前宋朝只有一个吴育中过这种制科的第三等,因此苏轼中第三等被称为“百年第一”。苏轼:自请出京治平三年(1066年),苏洵病逝,苏轼、苏辙兄弟扶柩还乡,守孝三年。三年之后,苏轼还朝。此时,震动朝野的王安石变法开始。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欧阳修在内,因反对新法而与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熙宁四年(1071年),苏轼上书谈论新法的弊病。王安石颇感愤怒,于是让御史谢景在神宗面前陈说苏轼的过失。苏轼于是请求出京任职,被授为杭州通判。熙宁七年(1074年)秋,苏轼调往密州(山东诸城)任知州。熙宁十年(1077年)四月至元丰二年(1079年)三月,在徐州任知州。黄河在曹村决口,使梁山泊泛滥,南清河水溢出故道,洪水汇聚在徐州城下,暴涨的洪水不时泄出,城墙即将被洪水冲毁,富有的百姓争相出城躲避洪水苏轼驱使富民重新回到城里。并协同武卫营修筑东南长堤,终于保全了徐州城。又请求征调明年夫役增筑徐州旧城,修建木质护岸,以防洪水再来。朝廷同意了他的请求。乌台诗案时御史何正臣等上表弹劾苏轼,奏苏轼移知湖州到任后谢恩的上表中,用语暗藏讥刺朝政,随后又牵连出大量苏轼诗文为证。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乌台,即御史台,因其上植柏树,终年栖息乌鸦,故称乌台)乌台诗案这一巨大打击成为苏轼一生的转折点。新党们非要置苏轼于死地不可,救援活动也在朝野同时展开。王安石当时退休金陵,也上书说:“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在大家努力下,这场诗案就因王安石“一言而决”,苏轼得到从轻发落,贬为黄州团练副使。黄州团练副使一职相当低微,并无实权,而此时苏轼经此一役已变得心灰意冷。苏轼到任后,心情郁闷,曾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壁山游览,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名作,以此来寄托他谪居时的思想感情。苏轼生平介绍元丰八年(1085年),宋哲宗即位,高太后以哲宗年幼为名,临朝听政,司马光重新被启用为相,以王安石为首的新党被打压。苏轼被再次重用,一路升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元祐四年(1089年),苏轼任龙图阁学士、知杭州。苏轼第二次到杭州做官,杭州大旱,饥馑瘟疫一起发生。苏轼向朝廷请求,减免本路上供米三分之一,又得到赐给剃度和尚的度牒,换成大米来救济饥饿的百姓。元祐五年(1090年)春天,又减价出卖常平米,做了很多的厚粥和汤药,派人带着医生分街坊给百姓治病,救活了很多人。元丰七年(1084年),苏轼离开黄州,奉诏赴汝州就任。由于长途跋涉,旅途劳顿,苏轼的幼儿不幸夭折。汝州路途遥远,且路费已尽,再加上丧子之痛,苏轼便上书朝廷,请求暂时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后被批准。当苏轼看到新兴势力拼命压制王安石集团的人物及尽废新法后,认为其与所谓“王党”不过一丘之貉,他对旧党执政后,暴露出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抨击,于是又遭诬告陷害。苏轼至此是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因而再度自求外调。苏轼的最后十年苏轼的最后四年是在荒凉之地海南岛儋州度过,据说在宋朝,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他把儋州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我本儋耳氏,寄生西蜀州”。他在这里办学堂,介学风,以致许多人不远千里,追至儋州,从苏轼学。人们一直把苏轼看作是儋州文化的开拓者、播种人,对他怀有深深的崇敬。元祐六年(1091年)元祐八年(1093年)绍圣元年(1094年)绍圣四年(1097年)元符三年四月(1100年)苏轼在杭州过得很惬意,自比唐代的白居易。元祐六年(1091年),他又被召回朝。不久即元祐六年八月,又因为政见不合,调往颍州任知州。元祐八年(1093年)九月,任定州知州。是年高太后去世,哲宗执政,新党再度执政。绍圣元年(1094年)六月,贬为宁远军节度副使,再次被贬至惠州(今广东惠州)。绍圣四年(1097年),年已六十二岁的苏轼被一叶孤舟送到了徼边荒凉之地海南岛儋州。元符三年四月(1100年),朝廷颁行大赦,苏轼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苏轼于建中靖国元年七月二十八日(1101年8月24日)在常州逝世,享年六十六岁。第三部分苏东坡的成就及评价苏轼在文、诗、词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而且他在书法、绘画等领域内的成就都很突出,对医药、烹饪、水利等技艺也有所贡献。苏轼对社会现实中种种不合理的现象抱着“一肚皮不入时宜”的态度,始终把批判现实作为诗歌的重要主题。更可贵的是,苏轼对社会的批判并未局限于新政,也未局限于眼前,他对封建社会中由来已久的弊政、陋习进行抨击,体现出更深沉的批判意识。苏轼学博才高,对诗歌艺术技巧的掌握达到了得心应手的纯熟境界,并以翻新出奇的精神对待艺术规范,纵意所如,触手成春。而且苏诗的表现能力是惊人的,在苏轼笔下几乎没有不能入诗的题材。以“元祐”诗坛为代表的北宋后期是宋诗的鼎盛时期,苏轼与王安石、黄庭坚、陈师道等人的创作将宋诗艺术推向了高峰。就风格个性的突出、鲜明而言,王、黄、陈三家也许比苏轼诗更引人注目。然而论创作成就,则苏轼无疑是北宋诗坛上第一大家。就风格个性的突出、鲜明而言,王、黄、陈三家也许比苏轼诗更引人注目。然而论创作成就,则苏轼无疑是北宋诗坛上第一大家。苏轼的诗作苏轼对社会的看法和对人生的思考都毫无掩饰地表现在其文学作品中,其中又以诗歌最为淋漓酣畅。在二千七百多首苏诗中,干预社会现实和思考人生的题材十分突出。苏轼的词作苏轼在词的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就一种文体自身的发展而言,苏词的历史性贡献又超过了苏文和苏诗。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他常常将诗与词相提并论,由于他从文体观念上将词提高到与诗同等的地位,这就为词向诗风靠拢、实现词与诗的相互沟通渗透提供了理论依据。为了使词的美学品位真正能与诗并驾齐驱,苏轼还提出了词须“自是一家”的创作主张。苏轼让充满进取精神、胸怀远大理想、富有激情和生命力的仁人志士昂首走入词世界,改变了词作原有的柔软情调,开启了南宋辛派词人的先河。继柳永、欧阳修之后,苏轼进一步使词作中的抒情人物形象与创作主体由分离走向同一。在两宋词风转变过程中,苏轼是关键人物。强化词的文学性,弱化词对音乐的依附性,是苏轼为后代词人所指出的“向上一路”。后来的南渡词人和辛派词人就是沿着此路而进一步开拓发展的。苏轼对词的变革,基于他诗词一体的词学观念和“自成一家”的创作主张。苏轼的文学思想是文、道并重。他推崇韩愈和欧阳修对古文的贡献,都是兼从文、道两方面着眼的。但是苏轼的文道观在北宋具有很大的独特性。苏轼主张文章应像客观世界一样,文理自然,姿态横生。他提倡艺术风格的多样化和生动性,反对千篇一律的统一文风,认为那样会造成文坛“弥望皆黄茅白苇”般的荒芜。他广泛地从前代的作品中汲取艺术营养,其中最重要的渊源是孟子和战国纵横家的雄放气势、庄子的丰富联想和自然恣肆的行文风格。苏轼擅长写议论文。史论和政论虽然表现出苏轼非凡的才华,但杂说、书札、序跋等议论文,更能体现苏轼的文学成就。苏轼的叙事记游之文,叙事、抒情、议论三种功能更是结合得水乳交融。苏轼的辞赋和四六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的辞赋继承了欧阳修的传统,但更多地融入了古文的疏宕萧散之气,吸收了诗歌的抒情意味,从而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创作了《赤壁赋》和《后赤壁赋》这样的名篇。苏轼的散文在宋代与欧阳修、王安石齐名,但如果单从文学的角度来看,则苏文无疑是宋文中成就最高的一家。苏轼的文章苏轼的书法与绘画苏轼擅长书法,为宋四家之一,这四个人大致可以代表宋代的书法风格,而且成就最高,故称“宋四家”。同时也十分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书法成就绘画成就苏轼擅长写行书、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他曾经遍学晋、唐、五代的各位名家之长,再将王僧虔、徐浩、李邕、颜真卿、杨凝式等名家的创作风格融会贯通后自成一家。存世作品有《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和《祭黄几道文》等帖。苏轼擅长画墨竹,且绘画重视神似,主张画外有情,画要有寄托,反对形似,反对程序的束缚,提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而且明确地提出了“士人画”的概念,对以后“文人画”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苏轼是高踞于中国绘画美学思想及其实践发展史之分水岭上的重要人物。其作品有《枯木怪石图卷》《潇湘竹石图卷》等。范祖禹苏轼文章为时所宗,名重海内,忠义许国,遇事敢言。如轼者,岂宜使之久去朝廷苏辙其于人,见善称之,如恐不及;见不善斥之,如恐不尽;见义勇于敢为,而不顾其害。用此数困于世,然终不以为恨。黄庭坚挟以文章妙天下,忠义之气贯日月。陆游公不以一身祸福,易其忧国之心,千载之下,生气凛然。历史上对苏轼的评价王若虚公雄文大手,乐府乃其游戏,顾岂于流俗争胜哉?盖其天资不凡,辞气迈往,故落笔皆绝尘耳。王士祯汉魏以来,二千余年间,以诗名其家者众矣。顾所号为仙才者,唯曹子建、李太白、苏子瞻三人而已。第四部分苏东坡的作品及典故东坡词,胸有万卷,笔无点尘。其阔大处,不在能作豪放语,而在其襟怀有涵盖一切气象。若徒袭其外貌,何异东施效颦。东坡小令,清丽纡徐,雅人深致,另辟一境。设非胸襟高旷,焉能有此吐属。苏轼的诗作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春宵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沈沈。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上元侍宴淡月疏星绕建章,仙风吹下御炉香。侍臣鹄立通明殿,一朵红云捧玉皇。花影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7。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东栏梨花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江城子·密州出猎》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此词创作于作者知密州任上,表达了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的词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朝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阕词。表达了词人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也表达了在仕途失意时旷达超脱的胸怀和乐观的景致。苏轼的词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应考趣闻•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的论文得到考官梅尧臣的赏识,并推荐给主试官欧阳修。欧阳修亦十分赞赏,欲拔擢为第一,但又怕该文为自己的门生曾巩所作,为了避嫌,列为第二。结果试卷拆封后才发现该文为苏轼所作。到了礼部复试时,苏轼再以《春秋对义》取为第一。•关于《刑赏忠厚之至论》中的内容:“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当时考官皆不知其典故,欧阳修问苏轼出于何典。苏轼回答在《三国志·孔融传》中。欧阳修翻查后仍找不到,苏轼答:“曹操灭袁绍,以绍子袁熙妻甄宓赐子曹丕。孔融云:‘即周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操惊,问出于何典,融答:‘以今度之,想当然耳’。”欧阳修听毕恍然大悟。科举考试因主考官欧阳修误认为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使他只得第二,后评价其文章日后必独步天下。美食大家苏轼本人是个美食家,宋人笔记小说有许多苏轼发明美食的记载。苏轼知杭州时,元祐五年五、六月间,浙西大雨,太湖泛滥。苏轼指挥疏濬西湖,筑苏堤。杭州百姓感谢他。过年时,大家就抬猪担酒来给他拜年。苏轼指点家人将猪肉切成方块,烧得红酥,然后分送给大家吃,这就是东坡肉的由来。
    TA的资源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用户协议 - 常见问题
    ©2018-2022 lanrenwenku.com 懒人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 | 赣ICP备20002542号  | 赣公网安备 360122020003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