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培训PPT课件
41页









文档价格
¥18.00
VIP
了解会员
免费下载
Logistical security training
食堂后勤 安全培训
食堂后勤安全培训是指针对餐饮业的后勤人员,组织开展的有关食品安 全、卫生、环境、用电用气、火灾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培训。
汇报人:XXX
时间:20XX.X
目录 CONTENTS
01 食品安全管理 02 食堂概况及制度 03 食品卫生安全
PART.01
食品安全 管理
食堂后勤安全培训是指针对餐饮业的后勤人员,组织开展的有关食品安 全、卫生、环境、用电用气、火灾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培训。
食堂员工工作规范
1.公司食品安全管理领导组织机构(小组)
组长:公司总经理 成员:后勤主管、工会主席、设备主管、安全主管等
2.职责:
2.1公司总经理是公司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2.2配备兼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员(由后勤主管担任),对本单位食品卫生安全负全面监督管理职责。
组织食堂员工的培训。 制定制度并督促检查执行情况。 检查生产经营过程中卫生状况,及时制止不符合卫生要求的行为,提出处理意见。 组织健康检查,督促患者调离。 建立食品卫生管理档案。 接受和配合卫生监督部门对本单位的食品卫生安全进行监督检查,并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2.3工会主席代表员工负责食品卫生安全群众监督职责。 2.4设备部负责设备安全监督管理职责。 2.5安全部负责公司级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职责。
食品安全管理机构与职责
(一)仪容仪表规范
1 、 保证工衣干净,扣好全部衣服纽扣。 2 、按要求戴好厨师帽,上班期间不准乱动帽子,防止头
发脱落到菜品或原料中。 3 、每天注意清洗面部卫生,勤刮胡须。
(三)饭菜质量、数量和搭配
1、质量上要求——口感适中,色、香、味搭配合理; 2、数量上——因人而异; 3、搭配上——讲究合理、科学、适宜。
(二)良好的服务态度
1、保持微笑示人; 2、礼貌敬语; 3、热情、大方、精神饱满。
食品安全管理机构与职责
(四)员工岗位职责
一、按时上下班,有事要请假。保证在任何情况下,按时做好饭菜供应。 二、努力做好餐饮工作,增加饭菜花色品种,烹饪制作要甜、咸、干、湿、荤、素搭配合理,色香味美,让员工吃饱、吃
好,保证员工饮食健康。 三、确保食堂内外环境整洁,做到各类食品容器清洁,灶台无油污,炊具清洁,存放有序,刀、板生熟分开。冰箱内生、
熟食品分存。防止食品变质,严防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对炊具、食品定期消毒,做到餐具一餐一消毒。食堂人员在工 作时要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工作服要保持整洁。 四、爱护食堂所有机械与炊具,对机械炊具要定期保养,对食堂面、菜、油等原料严格管理。 五、食堂人员要保持好个人卫生,不留长指甲,不涂抹指甲油。工作期间长发人员要将头发绾入工作帽内。 六、端正服务态度,服务热情周到,做到和谐服务。
食品安全管理机构与职责
(五)其他注意事项
监督员工饮食不浪费,不污染环境。 按时开膳。每天制定一次食谱,品种要多式样,
提高烹调技术,改善员工伙食。 不断改善员工及客户的餐饮满意度。
食堂员工个人卫生规范
操作时应穿戴清洁的工作服、工作帽,头发不可外露,
01 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佩带饰物。
操作时手部应保持清洁,操作前及从事任何可能会污染
02 双手活动后,手部应洗净。接触直接入口食品时,手部
还应进行消毒。
03 个人衣物及私人物品不得带入食品处理区 。
食品处理区内不得有抽烟、饮食及其它可能污染食品
04 的行为。
进入食品处理区的非加工操作人员,应符合现场操作
05 人员卫生要求。
食堂员工个人卫生规范
推荐的洗手程序
洗手程序
1.水笼头下用水(最好是温水)把双手淋湿 2.涂上洗涤剂 3.双手互相搓擦20s(干净卫生的指甲刷清洁指甲) 4.自来水彻底冲洗双手,短袖時应洗到肘部 5.清洁纸巾、或干手机弄干双手 6.关闭水笼头
推荐洗手方法
标准洗手方法:
1. 掌心对掌心搓擦 2. 手指交错掌心对手背搓擦 3. 手指交错掌心对掌心搓擦 4. 两手互握互搓指背 5. 拇指在掌中转动搓擦 6. 指尖在掌心中搓擦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
健康检查
经健康检查,取得健康合 格证明上岗
01
晨检制度
建立从业人员晨检制度,发 现有咳嗽、发热、腹泻或者 化脓性、渗出性皮肤病等症 状的人员,不得上岗
02
健康档案
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档案
03
从业人员培训
对新参加工作及临时 参加工作的从业人员 进行卫生知识培训, 合格后方能上岗
卫生知识培训
对在职从业人员应 进行卫生知识培训, 培训情况应记录
培训情况应记录
安全管理综合考评记录
在食堂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中,使用《安全管理综合考评记录》本。 含有多种功能,例如:班前安全讲话、安全活动、学习等内容记录, 燃气、设备、环境等安全检查、安全隐患及处理记录等。 这本《记录》同时具有;存档备查、每个人的安全动态记载、安全 考评、安全参考分析评价等效能。是安全管理的重要资料。
PART.02
食堂概况 及制度
食堂后勤安全培训是指针对餐饮业的后勤人员,组织开展的有关食品安 全、卫生、环境、用电用气、火灾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培训。
食堂安全概况
01
食堂的建筑安全概况
二层砖混结构,一层为食堂所用,二 层设有活动室。在大厅和灶间都备有 4kg干粉灭火器才,以备急需。
03
食堂的设备安全概况
电源装有漏电保护装置,防止设备漏 电伤人。
02
食堂的燃气报警和消防系统概况
后厨设有一台燃气报警器,在灶台装 有三个报警探头。一旦出现漏气,立 即会报警。
04
食堂的安全事故案例
食堂的安全事故案例是指在食堂中发 生的涉及安全问题的不良事件或事故;
食堂安全防火制度
为了加强食堂安全防火卫生管理,认真贯彻执行安全防火卫生等各项方针政策法律法规;防止各类事故及肠道传染疾病和 其他传染疾病的发生,杜绝食物中毒。为把住病从口入关,根据《食品卫生法》、《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两法)规定;食 堂应有相应的食品原料处理、加工、储存等场所及必要的上下水等卫生设施。要做到防尘、防苍蝇、蚊子措施,并与污染源 (污水沟、厕所、垃圾桶等)应保持相应的距离。食堂内外每天做到清洁,并保持合格。坚决杜绝无健康合格证者上岗操作。
1、食品的采购运输
食堂安全防火制度
1.1应向具有食品卫生监督机构的检验合格证等合法手续的销售商,采购食品。 1.2不得采购制作腐败变质、霉变、生虫、有异味或两个法规所规定,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 1.3采购食品使用的车辆、容器要清洁卫生,做到生熟分开,要防尘、防苍蝇、防雨、防晒。
2、食品贮存、保管
2.1根据两法的规定,食品不得接触有毒物质和不洁物品;特别是亚硝酸钠(工业用盐)等有毒、有害物质。 2.2贮存食品要隔墙、离地,注意做到通风、防潮、防虫、防鼠。 2.3有条件时设置合格的密封熟食间。 2.4主、副食品原料、半成品、成品要分开存放。 2.5盛放酱油、食盐等副食调料的容器,要做到物见本色,加盖存放;清洁卫生。 2.6禁止用非食用性塑料制品盛放熟菜。
食堂安全防火制度
3、制作食品过程的卫生
3.1制作食品的原料要新鲜、卫生,做到不用腐败、变质的食品,各种食品要烧熟煮透;以免食物中毒。 3.2制售过程及刀、墩,案板、盆碗、盘及其他盛器、抹布等要严格做到生、熟分开,直接入口食品要
用专用工具。 3.3不得提供不符合卫生要求的生吃凉拌菜,防止肠道传染疾病。 3.4剩余菜饭要回锅彻底加热再食用,一旦发现变质,不得食用。 3.5餐具应按要求进行消毒,防止发生交叉传染疾病。 3.6盛放丢弃食物的容器,必须有盖并及时清运走。 3.7食堂工作人员应注意个人卫生。要做到“勤洗手、勤剪指甲、勤换洗工作服”。操作时,要穿工作
服;戴工作帽和口罩;使用消毒手套。 3.8食堂操作间内禁止吸烟,非作业人员禁止进入操作间。
食堂安全防火制度
4、食堂应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
工作人员应做到“三懂四会”即懂本岗位火灾危险性、 懂预防火灾的措施、懂灭火疏散的方法;会报警、会使 用消防器材、会扑救初起火灾、会组织人员疏散。
5、工作时一定精力集中
食堂工作人员,工作时一定精力集中;两个人合作时要配 合默契;掌握本岗位安全防范技能;防止发生各类事故。
6、要经常进行检查
对电蒸箱等用电设备、液化气罐、输气胶管、阀门及炉灶 等设备设施,要经常进行检查;用气灶煮粥做汤等液状食 物时,要有人负责;防止发生火灾、爆炸和其他事故。
7、保持干净整洁
食堂内应保持干净整洁(包括消防器材),不得随地吐 痰,不得乱扔垃圾等杂物。
8、确认安全后方可离开
每天下班前,必须对食堂进行水、电、气,门、窗等进行 检查,确认安全后方可离开。
9、食堂后厨应有
食堂后厨应有:“厨房重地,禁止入内”提示标识。
10、外来人员就餐
外来人员就餐,应听从食堂管理人员安排。
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一)切菜(片、丝)机安全操作规程
1.加工前先检查设备运行情况,待正常运行后再加工蔬菜。 2.加工的物料应符合要求,防止发生超负荷运行事故。 3.加工过程中,操作人员应避开切刀的危险部位和裸露的传动部位。 4.设备运行过程中,发生堵塞、停止运行等故障或者需人工转动传动皮带部分(盘车) 时;必须切断电源,然后再处理。 5.加工完成后,及时切断电源;设备清洗干净,保持清洁卫生。 6.用水清洗时,要避免水溅到电机上;以防漏电伤人。
(二)绞肉(切片)机安全操作规程
1. 开机前必须先检查电源及电器是否完好。 2. 加工前先开机检查运行情况,待正常后再加工。 3. 加工肉馅的肉条不得超过20*20*100mm(加工肉片的肉块不得超过45*45*45mm),不许 带骨头。禁止带手套操作。 4. 加工过程中发现肉块塞住,应立即停机,关闭电源,待人工把肉条排后再开机操作。 5. 严禁运转时,用手直接插入原料入口处,严防发生事故。 6. 绞肉完毕后,关闭电源并及时把机器清洗干净,保持清洁卫生。
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三)打皮机安全操作规程
1.检查设备运行是否正常。 2.遇到故障处理时,必须断电进行。 3.用后关闭电源,做好清洁卫生工作。 4.用水清洗时,要避免水溅到电机上;以防漏电伤人。
(四)电蒸箱安全操作规程
1.通电后,应全面检查是否工作正常;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修理。 2.正常工作时,添加足够的用水;并按规定程序将蒸箱门关好并压紧螺旋手柄。 3.工作后,立即关闭电源。并按规定程序打开蒸箱门(放出蒸箱内部蒸气体, 防止伤人)。 4.做好蒸箱的清洁卫生工作。
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五)和面机安全操作规程
1.开启和面机前,必须检查机器周围及防护装置是否完好;电源是否正常。 2.操作人员必须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 3.操作时,必须精力集中;推面坯时要逆绞面辊转向操作,不能将手伸入搅拌区域;出现故障立即关闭电源,。 4.多人操作时,必须操作人员都离开机器后方可开机运行;防止配合不协调而发生事故。 5.使用完毕,应及时关闭电源;做好整洁保养工作。
6.用水清洗时,要避免水溅到电机上;以防漏电伤人。 (六)压面机安全操作规程
1.要有专人操作压面机,操作人员应注意不要将手伸进压面棍处,防止发生压伤手事故。 2.每次使用后,必须保持干净整洁,并采取防尘措施。 3.清洁保养时,必须切断电源后进行。
(七)馒头机安全操作规程
1.要有专人操作馒头成型机;操作人员应注意手不要伸到原料入口处,防止发生绞手事故。 2.作业人员应注意不要碰触面剂断料刀,以免造成伤害事故。 3.每次使用后,必须保持干净整洁,并用防灰尘罩罩上。 4.清洁保养时,必须切断电源后进行。
PART.03
食品卫生 安全
食堂后勤安全培训是指针对餐饮业的后勤人员,组织开展的有关食品安 全、卫生、环境、用电用气、火灾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培训。
常见食品中毒种类
细菌性食物中毒
化学性食物中毒
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
细菌性食物中毒
原则一:防止食品受到细菌污染
保持清洁 生熟分开 使用安全的水和食品原料
原则二:控制细菌生长繁殖
控制温度 控制时间
原则三:杀灭病原菌
烧熟煮透 严格洗消
化学性食物中毒
1.瘦肉精食物中毒
瘦肉精中毒一般发生在食用后的30分钟至2小时,主要表现 为心跳加快、肌肉震颤、头晕、恶心、脸色潮红等症状。预 后一般良好,但对于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甲亢、青光 眼、前列腺肥大等疾病病人可能加重病情。
3.有机磷农药食物中毒:
违规使用甲胺磷,导致青菜中甲胺磷残留,最终引起了此起食物 中毒。午餐后有60余人出现头晕、恶心、呕吐、流涎、抽搐等症 状。
2.亚硝酸盐食物中毒
亚硝酸盐引起的食物中毒潜伏期为1~3小时,常表现为口唇、 舌尖、指尖青紫等缺氧症状,自觉头晕、乏力、心率快、呼 吸急促,严重者出现昏迷,甚至死亡。
4.桐油食物中毒:
桐油引起的食物中毒潜伏期一般在30分钟~4小时,主要表现为 恶心、呕吐、腹泻、精神倦怠、烦躁、头痛、头晕,严重的可引 起意识模糊、呼吸困难或惊厥,进而引起昏迷和休克。
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
1.高组胺鱼类中毒
高组胺鱼类中毒是由于食用含有一定数量组胺的某些鱼类而引起的过敏性食物中毒。引起此种过敏性食物中毒的鱼类主要是海 产鱼中的青皮红肉鱼。
(1)有毒成分及中毒机理
青皮红肉鱼类引起过敏性食物中毒主要是因为此类鱼含有较高量的组氨酸。当鱼体不新鲜或腐败时,污染于鱼体的细菌如组胺无 色杆菌,产生脱羧酶,使组氨酸脱羧生成组胺。中毒机理是为组胺引起毛细血管扩张和支气管收缩,导致一系列的临床症状。
(2)中毒原因
因食用不新鲜或腐败的青皮红肉鱼而引起中毒。腌制咸鱼时,如原料不新鲜或腌地不 透,含组胺较多,食用后也可引起中毒。
(3)中毒症状和急救治疗
组胺中毒的特点是发病快、症状轻、恢复快。潜伏期一般为0.5~1小时,短者只有5分钟,长者4小时,表现为脸红、头晕、心跳 加快、脉快、胸闷和呼吸促迫、血压下降,个别患者出现哮喘。治疗首先催吐、导泻以排出体内毒物;抗组胺药能使中毒症状迅 速消失,可口服苯海拉明,或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同时口服维生素C。
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
2.豆荚类食物中毒
含有皂素、红细胞凝集素等有毒物质,这些物质可以通过烧熟煮透的方法加以去除。但如果烹调不当,就会引起中毒症状。 一般发生在食用后的1~5小时,病人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晕、出冷汗等症状,预后通常较好。
预防措施
烹调时先将四季豆放入开水中烫煮10分钟后再炒。使用大锅的集体供餐单位,为防止烧炒不透,尽量不供应四季豆。
3.生豆浆食物中毒
含有皂素和抗胰蛋白酶等物质,饮用未经煮沸的豆浆可在30分钟至1小时内出现胃部不适、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头晕、无 力等中毒症状,轻者3~5小时不治自愈。
预防措施
防止假沸,烧煮时将上涌的泡沫除净,煮沸后再以文火维持沸腾5分钟。
食物中毒常见的原因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常见原因
1.1生熟交叉污染
烹调时先将四季豆放入开水中烫煮10分钟后再炒。使用大锅的 集体供餐单位,为防止烧炒不透,尽量不供应四季豆。 1.1.1熟食品接触到生食品或半成品食品 厨房操作空间太小 盒饭分装没有专间或不在专间内操作
1.1.2接触熟食品前,加工人员双手未经清洗消毒 专间未配备消毒水 人员操作前未清洗消毒双手 专间人员接触过食品原料后未清洗 消毒双手继续操作 上厕所后未清洗消毒双手继续操作
食物中毒常见的原因
1.2食品储存不当
1.2.1熟食品长时间在不适当的温度(10℃~60 ℃)条件下存放 超过2小时,如前一餐加工的熟食品放至下一餐食用 冷藏设施数量不足,或制冷能力下降 供应量超过本单位的加工能力,熟食品存放缺少冷藏设施 加工人员未将熟食品及时冷藏
1.2.2易腐败变质的原料、半成品食品未及时进行冷藏或冷冻。
1.4人员带菌污染
1.4.1通过手接触污染食品 带菌从业人员未清洗消毒(或手部破损、化脓后)处理熟食 品,或接触熟食品盛放容器、用具
1.4.2通过呼吸道污染食品 患有呼吸道炎症,未戴口罩从事熟食品处理
1.3食品未烧熟煮透
1.3.1烧制温度不够 一批加工量过大,使食品受热不匀 加工设备(如蒸箱)等发生故障 烹调前未彻底解冻等原因使食品加工时中心温度未达到70 ℃
1.3.2烧制时间不足 食品过于追求鲜嫩 食品体积过大
1.5经长时间贮存的食品食用前未彻底再加热至中心温度 70℃以上
1.6进食未经加热处理的生食品
食物中毒常见的原因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常见原因
2.1作为食品原料的食用农产品在种植养殖过程或生长环 境中,受到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如蔬菜中农药、 猪肝中瘦肉精等
2.2食品中含有天然有毒物质,食品加工过程未去除。如 豆浆未煮透使其中的胰蛋白酶抑制物未彻底去除,四 季豆加工时加热时间不够使其中的皂素等未完全破坏
2.3食品在加工过程受到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如 误将亚硝酸盐当作食盐使用
2.4食用有毒有害食品,如毒蕈、发芽马铃薯、河豚鱼
预防食物中毒常见的措施
1、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
1.1避免污染
避免熟食品受到各种致病菌的污染,措施有: 避免生食品与熟食品接触 经常性洗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还应消毒手部 保持食品加工操作场所的清洁,避免昆虫、鼠类等动物污染食品
1.2控制温度
控制适当的温度以保证杀灭食品中的微生物或防止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措施有: 加热食品应使食品中心温度达到70 ℃以上(最好75 ℃以上) 存储熟食品,要及时热藏,使食品温度保持在60 ℃以上(最好65 ℃以上) 或者及时冷藏,把温度控制在10 ℃以下(最好5 ℃以下)
预防食物中毒常见的措施
1、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
1.3控制时间
尽量缩短食品存放时间,不给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机会,措施有: 熟食品应尽快吃掉 食品原料应尽快使用完
1.4清洗和消毒
这是防止食品污染的主要措施: 对接触食品的所有物品应清洗干净
1.5控制加工量
食品的加工量应与加工条件相吻合 食品加工量超过加工场所和设备承受能力时,难以做到按卫生要求加工, 极易造成食品污染,引起食物中毒
预防食物中毒常见的措施
2、预防化学性食物中毒
2.1有机磷农药食物中毒
一般为食用蔬菜引起,潜伏期多为在24小时以内。中毒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等,严重者瞳孔缩小、 呼吸困难、昏迷,直至呼吸衰竭等,最严重的可导致死亡。预防有机磷农药食物中毒,应选择信誉良好的供应商,蔬菜粗加 工时用食品洗涤剂(洗洁精)溶液浸泡30分钟后再冲净,烹调前再经烫泡1分钟,可有效去除蔬菜表面的大部分农药
2.2瘦肉精中毒
一般为食用猪内脏引起,潜伏期一般在30分钟至2小时,主要表现为心慌、心悸、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肌肉震颤等症状。 预后一般良好,但对于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甲亢、青光眼、前列腺肥大等疾病患者可能会加重病情,导致意外。预防 瘦肉精食物中毒,应选择信誉良好的供应商,如果发现猪肉肉色较深、肉质鲜艳、后臀肌肉饱满突出、脂肪非常薄,这种猪 肉则可能使用过瘦肉精
2.3、其他预防食物中毒的措施
豆荚类食物中毒等已讲过不重复叙述。
加工操作要求
一、制定执行加工操作规程
根据预防食物中毒原则,制定操作规程 各道操作工序都应有相应的具体规定
标准的加工操作程序 加工操作过程关键项目控制 标准设备操作与维护 标准明确各工序、各岗位人员职责 教育员工按照加工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符合加工操作卫生及品质管理要求
二、原料采购
向依法取得食品卫生许可证的生产经营单位 和依法设置的农贸集市内采购 2.不采购禁止经营的食品与原料 3.采购时应索取发票等购货凭据,并做好采购 记录,便于溯源 4.批量采购的食品,应索取食品卫生许可证、 检验(检疫)合格证明 5.采购的食品应进行验收
加工操作要求
三、贮 存
食品应当分类、分架、隔墙、离地存放.使用遵循先进先出,及时清除变质和过期食品
四、贮存运输
(一)冷藏冷凍儲藏要求 1.温度符合存放要求 1.1冷藏/冻柜内存放生熟严格分开并有明显标 1.2植物性食品、动物性食品和水产品分类摆放 1.3定期除霜/清洁和维修,确保冷藏、冷冻温度 2.需要进行温度控制的使食品中 心温度符合要求
加工操作要求
四、贮存运输
(二)人力搬运安全作业 女工及未成年男工,每个人一次负重一般不超過25公斤,兩人抬运的总重量不得超过50公斤. 男工单人的负重量,最高不得超过80公斤,两人抬运时每人的平均重量不得超過过0公斤,抬运的人数增
多,其平均负重量应逐步减少。 50公斤以上的一件貨物,由一个人搬运时,应有人搭肩,必要时应有人卸肩; 单人负重50公斤以上的货物,在平地上的搬运距离最远不得超过70米;超过70米时必须有人接替或用
工具搬运,在斜坡上(如跳板.樓梯.坡道等)进行搬运时,其搬运重量或搬运距离应适当的减少。
加工操作要求
五、粗加工及切配
1:加工前原料检查 2:原料使用前须洗净蔬菜与肉类、水产品类分池清洗 3:易腐食品应尽量缩短常温下存放时间,加工后应及时使用或冷藏 4:切配好的半成品应避免污染,与原料分开存放 5:切配好的食品应按照操作规程,在规定时间内使用
六、烹调加工
1.烹调前原料检查 2.食品应当烧熟煮透,中心温度应不低于75℃ 3.加工后的熟食品应与半成品、食品原料分开存放
加工操作要求
七、专间操作
1.加工前检查食品 2.人员进入专间前必须更换洁净的工作衣帽,并将手洗净、消毒,工作时必须戴口罩 3.专人加工制作,非专间操作人员不得擅自进入专间 不得在熟食间内从事与熟食加工无关的活动 4.工用具、容器必须专用,用前必须消毒,用后必须洗净并保持清洁 5.水果等必须洗净消毒后进入专间
八、备餐及供餐卫生要求
1.操作前应清洗、消毒手部,在备餐专间内操作应符合专间要求 2.菜肴分派、造型整理的用具应经消毒 3.用于菜肴装饰的原料使用前应洗净消毒,不得反复使用 4.在烹饪后至食用前需要较长时间(超过2小时)存放的食品,应当在高于60℃或低于
10℃的条件下存放
九、留样管理
加工操作要求
1.当天供应的全部食品品种应当留样 2.留样食品应按品种分别盛放于清洗消毒后的密闭专用容器内 (高温灭菌盒饭可按包装留样) 3.高温灭菌盒饭应保存至超过保质期限 2天以上,其他产品在冷 藏条件下存放48小时以上,每个品种留样量不少于100g
十、食品再加热
1.无适当保存条件(温度低于60℃、高于10℃条件下放置2小时以上的),存放时间超过2小时的熟食品,需再次利 用的应充分加热 2.加热前须确认食品未变质 3.冷冻熟制品须彻底解冻后经充分加热方可食用 4.加热时中心温度应高于75℃
加工操作要求
十一、餐用具
1.及时洗净,定位存放 2.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餐用具使用前应洗净并消毒 3.定时检查消毒设备、设施是否处于良好状态,采用化学消
毒的应定时测量有效消毒浓度 4.消毒后的餐饮具必须贮存在餐具专用保洁柜内备用 5.已消毒和未消毒的餐用具应分开存放,保洁柜内不得存放
其他物品
Logistical security training
食堂后勤 安全培训
食堂后勤安全培训是指针对餐饮业的后勤人员,组织开展的有关食品安 全、卫生、环境、用电用气、火灾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培训。
汇报人:XXX
时间:20XX.X
TA的资源
新上传的文档
热门下载

2025-08-01 24页

2025-05-14 28页

2025-04-21 22页

2025-05-14 46页

2025-05-21 15页

2025-04-21 38页

2025-05-21 15页

2025-06-11 20页

2025-04-16 34页

2025-05-21 2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