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懒人文库! [免费注册] | [登录] QQ登录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社区获得性肺炎教学查房ppt课件

64页
  • 卖家[上传人]:一夕落阳
  • 文档编号:2616
  • 上传时间:2025-08-02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4.87 MB
  • 社区获得性肺炎教学查房ppt课件1 社区获得性肺炎教学查房ppt课件2 社区获得性肺炎教学查房ppt课件3 社区获得性肺炎教学查房ppt课件4 社区获得性肺炎教学查房ppt课件5 社区获得性肺炎教学查房ppt课件6 社区获得性肺炎教学查房ppt课件7 社区获得性肺炎教学查房ppt课件8 社区获得性肺炎教学查房ppt课件9 社区获得性肺炎教学查房ppt课件10
    还有 54 页未读 ,您可以 继续阅读 或 下载文档
    文档价格

    ¥18.00

    VIP

    免费下载

    了解会员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联系我们
    • 社区获得性肺炎教学查房 汇报人:xxx 教学查房计划书 医院:兰溪人民医院 科室:呼吸科 级别:二级甲等 项目名称:社区获得性肺炎教学查房 教学对象:一、二、三年级的规培住院医师 依托病例:典型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 准备材料:患者病史资料、辅助检查结果、听 诊器、社区获得性肺炎相关课件等 关键提问:1.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概念。2.如何 教学要点:1.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标准。2. 区分感染和非感染。3.如何判断病情严重程度。 社区获得性肺炎六步诊疗法。3.肺部影像学的 4.常见的致病菌及不同人群特征。5.经验性抗 判读。 菌药物的选择。6.如何评价治疗效果。 实施手段:以实际病例为依托,将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诊治过程制作成幻灯片,引导学员在 实际的诊治过程中参与思考和讨论,实现掌握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治。 2 对各年级段学员要求 一年级学员:以临床基本功为主,需掌握病史资料、体格检查、 病历书写、基本理论知识、基本临床技能操作。 二年级学员:以临床技能为主,需掌握读片、CT、血气分析、肺 功能报告、胸腔穿刺术、氧疗、吸痰。 三年级学员:以临床决策为主,需掌握病例分析、诊治方案选择 、支气管镜检查(见习)、经皮肺穿刺(见习)、多导睡眠监测 、无创及有创机械通气应用。 设置的主要问题 1.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概念?诊断标准有那几条? 2.如何从临床表现上、影像学上、实验室检查上初步区分感染和非感染。 3.肺部查体:正常呼吸频率?叩诊听诊方法?正常呼吸音?啰音? 4.CRUB-65评分如何评?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有那几条? 5.CAP的常见致病菌、HAP的常见致病菌,特殊人群的特征? 6.抗菌药物的分类、典型的代表药物、针对的菌群? 7.选择抗菌药物时应考虑患者的哪些情况对病原体的影响? 8.抗菌药物的PK/PD? 9.什么是磨玻璃影、什么是实变、什么是团块? 10.病原学的检查有哪些方法,应该注意什么? 11.炎性指标有哪些?意义如何? 12.如何评价治疗效果,当治疗效果不佳时怎么办? 第一阶段 一、采集病史 二、体格检查 检查病人注意事项 一 注意保护患者隐私 请离闲杂人员,只问症状及体格检查,勿在床前讨论病情、 分析检查单。 二 注意医风医貌 衣着整洁,精神饱满,佩戴胸牌及听诊器,不得大声喧哗, 多用礼貌用语。 三 注意院内感染 戴口罩,手卫生操作(两前三后) 病史介绍 患者xxx,男,XX岁,工人。因“发热伴咳嗽咳痰1周。”于2018-01-24入院。 现病史:患者于1周前因受凉后开始出现咳嗽、咳痰,量中等,痰呈黄色浓痰,不 易咳出,伴发热畏寒,最高体温39℃,夜间居多,无寒战盗汗,发热时头痛、乏 力,热退缓解,无喷射性呕吐,无胸闷气闭,无胸痛及放射痛,无铁锈色痰,无 咯血及痰中带血,无心悸,无咽痛声嘶,无肌肉酸痛,无四肢关节疼痛,无腰痛 眼眶痛,无禽类接触史,在社区自购 “感冒药、头孢类”治疗3天,症状未见好转 ,今来我院门诊就诊,门诊行胸片提示“右下肺炎”,为进一步诊治,拟“肺炎 ”收住院。 患者病来神志清,精神软,睡眠可,胃纳可,大小便正常,体力有所下降,近期 体重无明显变化。 病史介绍 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心脏病、糖尿病、肾炎”等病史,否认“肝炎、结核 ”等传染病史和接触史,否认重大外伤及手术史,否认输血史,无明显药物、食 物过敏史,无药物成瘾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个人史 :出生于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市,长期居住生活在原地,无疫区居住史, 从事机修工,有吸烟史10余年,1包/日,无饮酒嗜好,无其他特殊嗜好,无放射 物、毒物、粉尘接触史,无冶游史。 婚育史:患者21岁结婚,否认近亲结婚,配偶健康状况良好,育有1子1女,子女 健康状况良好。 家族史:父母健在,有1弟1妹均体健,否认两系三代内遗传性 疾病史。 病史介绍 查体:T38.2℃,P102次/分,R16次/分,Bp122/78mmHg,神志清 ,精神软,颜面潮红,呼吸尚平,唇无绀,口唇有疱疹,皮肤巩 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颈软,颈静脉无怒张,两肺呼 吸音粗,右下肺可闻及少许湿性啰音,HR 102次/分,律齐,无杂 音,腹平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无浮肿,NS(-)。 辅助检查:2018.01.24我院胸片提示右下肺炎。血常规:WBC 12.2*10^9/L,N92.0%。 初步诊断? 初步诊断:社区获得性肺炎 非重症 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定义? 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定义 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简称CAP),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 含肺泡壁)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 感染在入院后于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CAP临床诊断标准 1、社区发病 强调社区发病,包括 入院48h内发病 CAP的临床 诊断标准 2、肺炎相关临床表现 ① 新近出现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 加重,伴或不伴脓痰/胸痛/呼吸困难/咯血 ② 发热 ③ 肺实变体征和(或)闻及湿啰音 ④ 外周血白细胞(WBC)>10×109/L或 <4×109/L,伴或不伴细胞核左移 3、胸部影像学检查 胸部影像学检查显示新出现的斑片状浸润影、叶/段实 变影、磨玻璃影或间质性改变,伴或不伴胸腔积液 符合1、3及2中任何1项,并除外肺结核、肺部肿瘤、非感染性肺间质性疾病、肺水肿、 肺不张、肺栓塞、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及肺血管炎等后,可建立临床诊断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6;39(4):253-279. 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6步法 诊断 1 CAP诊治流程 患者 非感染患者 感染患者 2 选择治疗场所 评估CAP病情严重程度 3 推测CAP可能的 病原体及耐药风险 经验性选择抗 菌药物治疗 4 病原学检查 经验性抗感染效果 动态评估CAP 5 治疗后随访,健康宣教 6 第一步:判断CAP诊断是否成立 明确区分感染和非感染 判断CAP诊断是否成立,对于临床疑似CAP患者,要注意与肺 结核等特殊感染以及非感染病因进行鉴别 肺部肿瘤 肺水肿 肺不张 非感染性肺疾病 肺血管炎 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 肺栓塞 非感染性肺间质性疾病 从哪些方面去区分呢? 区分肺部感染和非感染性疾病:临床表现 肺部感染 多呈弛张热或稽留热、多伴 明显寒战,全身中毒症状重 个别患者病情进展迅速,易 发生休克 部分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患 者可发生腹泻、皮疹、骨髓 抑制和脓毒症系统性栓塞的 表现 白细胞总数升高程度较高 非感染性肺疾病 多亚急性发病或慢性起病,全 身感染中毒症状轻,很少发生 循环衰竭 除非合并细菌或真菌感染,非 感染性肺病患者很少有脓性痰 液或脓血痰 肺脏听诊时双肺广泛的爆裂音 往往提示非感染性间质性炎症 区分肺部感染和非感染性疾病:实验室检查 PCT CRP PCT用于协助判断病原体是细菌性或病毒感染,PCT水平与肺炎 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1 PCT>1 μg/L对诊断CAP的敏感性为90%、特异性为83%2 病毒性疾病时PCT不增高或仅轻度增高,一般不会超过1-2 μg /L1 CRP是经典的炎性标志物,在急性创伤和感染时其血浓度 急剧升高,升高幅度与感染程度呈正相关3 CRP>6 mg/L,其诊断CAP敏感性90%,特异性38%2 其他 血常规白细胞数升高 血沉加快 胸水有核细胞增加、胸水LDH显著升高 PCT:降钙素原 CRP:C反应蛋白 区分肺部感染和非感染性疾病:影像诊断 影像诊断是临床指导抗感染治疗的重要工具,为针对性治疗提供依据 重点分析实变影、结节影、空洞影、弥漫性肺泡渗出影的鉴别诊断 实变影多是细菌或真菌感染的征象,但非感染性疾病中的肺梗塞、 肺不张、机化性肺炎等均可表现为实变影 磨玻璃影最多见于肺孢子菌肺炎和病毒性肺炎,但非感染性疾病中 的间质性肺炎、肺水肿等亦可为磨玻璃影 张波.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0(2):184-186 患者的CT片——部位?磨玻璃?实变? 占位?肺不张? 病人门诊治疗还是收住院呢? 第二步:评估CAP病情严重程度,选择治疗场所 建议使用CURB-65评分作为判断CAP患者是否需要住院 治疗的标准 根据重症CAP主要临床特征建立的PIRO评分系统:易 感因素(Predisposition)、感染(Infection)、临床应答 (Response)、器官功能障碍(Organ dysfunction) CURB-65评分系统: 评分=0-1 低危 门诊治疗 确诊的CAP患者 C-意识障碍 U-尿素氮 >7 mmol/l R-呼吸频率 ≥30/min B-血压 (收缩压<90mmHg或舒张压≤60mm Hg) 年龄 ≥65周岁 评分=2 中危 门诊治疗或住院治疗 评分=3-5 高危 住院治疗 注意:但任何评分系统都应结合患者年龄、基础疾病、社会经济状况、胃肠功能、治 疗依从性等综合判断 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 《2016中国急诊重症肺炎临床实践专家共识》 主要标准: 1、需要有创机械通气 2、感染性休克需要血管收缩剂治疗 次要标准: 1、呼吸频率≥30次/分 2、氧合指数(PaO2/FiO2)≤250 3、多肺叶浸润 4、意识障碍/定向障碍 5、血尿素氮≥ 7mol/L 6、低血压,需要强力的液体复苏 符合1项主要标准或者3项次要标准 重症肺炎的评分标准(PIRO评分) 下一步的诊疗计划是? 目标病原体是什么? 敏感的抗菌药物是什么? 第三步:推测CAP可能的病原体及耐药风险 CAP诊断过程中最难是对病原体的判断,常需考虑以下问题 1 是常见的病原体还是少见的病原体? 2 革兰阴性菌在CAP中地位如何? 3 CAP常见病原体耐药情况? 根据感染发生时间初步判断 CAP的常见致病菌: 肺炎链球菌 支原体、衣原体 流感嗜血杆菌 嗜肺军团菌 肺炎克雷伯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HAP的常见致病菌 铜绿假单胞菌 鲍氏不动杆菌 产ESBL的肠杆菌科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MRSA 根据痰液性状的初步判断 铁锈色痰——肺炎链球菌 金黄色痰——金黄色葡萄球菌 绿色浓痰——铜绿假单胞菌 砖红色胶冻样痰——肺炎克雷伯菌 橘黄色痰——军团菌 白色拉丝痰——念珠菌 脓臭痰——厌氧菌 根据影像学特点的初步判断 金黄色葡萄球菌:多为支气管肺炎,呈均匀或斑片状多灶性实变阴影,其中有单个或 多发的肺气囊肿,或肺段或肺叶的实变,可形成空洞,病情进展快,影像学病灶变化快。 肺炎克雷伯菌:表现多样性,特别趋于产生大叶实变,为非节段性分布的均匀实变影, 有多发性蜂窝状肺脓肿、叶间隙下坠,空气支气管征常见。好发于右肺上叶、双肺下叶。 肺炎链球菌:多为大叶性肺炎,空气支气管征,边界清楚,密度均匀,不形成空洞。 衣支原体:表现为上肺野、双肺病灶,小叶中心性结节、树芽征、磨玻璃影及支气管壁 增厚(网织状阴影伴小结节),扇形阴影,可游走,随病情进展可实变。 病毒性肺炎:两肺多发的磨玻璃样阴影,可伴有结节,进展迅速。 金黄色葡萄菌肺炎 入院时 1周后 肺炎克雷伯菌肺炎 叶间隙下坠 蜂窝状脓肿 肺炎链球菌肺炎 支原体肺炎 网状影伴小结节、斑片影 两肺多发磨玻璃影伴小结节 病毒性肺炎 两肺多发磨玻璃样阴影 是否存在耐药性? 推测病原体耐药性需要考虑的因素 门诊轻症 CAP患者 1 年龄 4 临床特点 住院CAP患者 2 基础疾病 5 病情严重程度 3 免疫状态 6 先期的抗感染 治疗情况 需考虑多重耐药菌的情况 老龄(≥65岁)伴有基础疾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脑血管 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肾功能衰竭、糖尿病等) 结构性肺病:慢阻肺、支扩、长期卧床、胸廓畸形等 免疫抑制状态:肿瘤化疗、器官移植、服用激素、自身免疫 性疾病、静脉吸毒等 前期已使用抗菌药物治疗 地域耐药特点:我国肺炎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耐药率高 ,对口服青霉素耐药率上升 耐药率(%) 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率已非常 高,而且仍在上升 口服青霉素 耐药率上升 较为明显 二、三代头孢菌素、青 霉素/酶抑制剂复合物耐 药率均有小幅上升趋势 莫西沙星耐药率较低, 无明显变化 地域耐药特点:我国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 耐药率高 肺炎支原体对红霉素和阿奇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80%和72% 未发现莫西沙星及四环素类药物耐药株 耐药率(%) 1. β一内酰胺酶(β-lactamase):青霉素酶、头孢菌素酶 、金属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 (一) 细菌产生灭活酶 2. 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钝化酶 3.MLS(macrol ide-lincosamide-streptogramins) 类钝化酶 耐 4 氯霉素乙化酶 (chloramphenicol cetyltransferase,CAT) 药 性 的 (二) 作用靶位改变 1、改变靶蛋白的结构 2、增加靶蛋白的表达 机 3、生成新的耐药靶蛋白 制 (三) 细菌细胞膜通透性改变 (四) 细菌主动药物外排机制 (五) 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 第四步:合理安排病原学检查 门诊轻症 CAP患者 除群聚性发病或初始经验性治疗无效外,在门诊接 受治疗的轻症CAP患者不必常规进行病原学检查 住院CAP 患者 通常需要进行病原学检查 当经验性抗感染疗效不佳需要进行调整时,合理的病 原学检查尤其重要(I A) 1.痰涂片、痰培养、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支气管防污染毛刷涂片(需包 含细菌和真菌) 2.胸腔积液培养、胸水涂片 3.血培养(需包括需氧菌和厌氧菌)、呼吸道病毒筛查(包含核酸、抗 原及抗体)、衣支原体及军团菌血清抗体及核酸、T-spot试验、G试验 、GM试验、血清乳胶凝集试验 5.脑脊液涂片、墨汁染色 6.军团菌尿抗原、肺炎链球菌尿抗原 7.肺穿刺活检病理、涂片(需包括细菌、真菌)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6;39(4):253-279. 如何选择抗菌药物? 根据作用机制分类 青霉素、头孢菌素、磷 霉素、万古霉素、卡泊 芬净等属杀菌剂 1 干扰细胞壁合成 氨基糖苷类、多烯类及 咪唑类抗真菌药、多粘 2 菌素,属杀菌剂 损伤胞质膜 大环内酯类(抑菌剂), 利奈唑胺,四环素及氨 3 基糖苷(杀菌剂) 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 磺胺类(抑菌剂)、喹 诺酮类(杀菌剂)、利 4 福平(杀菌剂) 影响核酸代谢 抗生素 根据药物来源分类 β内酰胺类 大环内酯及 林可霉素类 青霉素类、头孢类、非典型β内酰胺类 大环内酯类 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 林可霉素类 林可霉素、克林霉素 氨基糖苷类 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异帕米星、奈替米星 多肽类 糖肽类 多粘菌素 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 四环素 四环素、米诺环素、多西环素、替加环素 氯霉素 抗真菌类 磺胺类 氯霉素 两性霉素B、两性霉素脂质体、制霉素 磺胺甲恶唑、柳氮磺吡啶、磺胺嘧啶银 喹诺酮类 氟哌酸(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莫西沙星 人工合成抗菌药 硝基咪唑类 甲硝唑(灭滴灵)、奥硝唑、替硝唑 咪唑类衍生物 咪康唑、酮康唑、氟康唑、伏立康唑、伊曲康唑 硝基呋喃类 呋喃坐酮、呋喃西林 内酰 胺类 内酰胺类 青霉素类 头孢菌素 非典型 内酰胺类 青霉素G 半合成 一代 二代 三代 四代 头霉素类 碳青霉烯 单环类 氧头孢烯 青霉素G(天然) 双氯西林、甲氧西林(耐青霉素酶) 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广谱) 头孢唑林、头孢拉定 头孢呋辛、头孢替安 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 噻肟、头孢地尼、头孢哌酮 头孢匹罗、头孢吡肟 头孢西丁、头孢美唑、头孢米诺 亚胺培南、比阿培南、美罗培南 氨曲南 拉氧头孢 抗菌药物的PK/PD 机体对药物的作用属于药代动力学 PK (PK),包括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 代谢与排泄的动态变化过程 药物对机体(包括病原体)的作用属于 PD 药效动力学(PD),包括药物在机体产生 疗效的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 PK/PD 是研究药物剂量相对应的时间-浓度-效应关系。 抗生素 剂量 血浆有效浓度 和持续时间 吸收 分布 排泄 PK 药代动力学 组织和体液中 有效浓度 和持续时间 感染部位 有效浓度 和持续时间 药理、 毒理学作用 抗菌效果及 抗菌时间 PD 药效学 主要参数 药代动力学(PK) Cmax(血药峰浓度):药物吸收过 程中的最大血药浓度 AUC24h(药时曲线下面积):反映 药物进入血循环的总量,代表药 物的生物利用度 药效学(PD) MIC(最低抑菌浓度):是指抑制细 菌生长所需要抗菌药物的最低浓度 T>MIC :表示在给药后,血药浓 度大于MIC的持续时间 PAE(抗生素后效应):指细菌与抗 菌药物短暂接触,当药物清除后, 细菌生长仍然受到持续抑制的效应 Cmax/MIC PK/PD AUC24h/MIC T>MIC 抗菌药物PK/PD研究将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动力学参数合二为一 抗菌药物的PK/PD分类 浓度依赖性 时间依赖性 时间依赖性且PAE较长 对致病菌的杀菌作用 取决于峰浓度 抗菌作用与和细菌接触时间密切 相关,当血药浓度>致病菌4-5 MIC时达到饱和 时间依赖且PAE 较长 氨基糖苷类 氟喹诺酮类 甲硝唑等 主要参数 AUC/MIC(AUIC) Cmax/MIC 多数β-内酰胺类 多数大环内酯类 克林霉素等 主要参数 T>MIC 阿奇霉素 万古霉素 氟康唑等 主要参数 AUC/MIC 抗菌药物杀菌模式和PK/PD参数 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 在日剂量不变的情况下,单次给药较一日多次给药能够得到更高的Cmax ,从而使Cmax/MIC、AUC/MIC比值增大,提高临床疗效 Cmax Cmax AUC/MIC Cmax Cmax 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总药量不变通过增加给药次数可增加 TAM%(%T>MIC)可获得更高的细菌学疗效 第四步: CAP初始经验性抗感染药物选择 病人类别 用药推荐 门诊治疗 (推荐口 服给药) 无基础疾病青壮年 (1)氨基青霉素、青霉素类/酶抑制剂复合物;(2)一代、二代头孢菌 素;(3)四环素类;(4)呼吸喹诺酮类;(5)大环内酯类 有基础疾病或老年人 (年龄≥65岁) (1)青霉素类/酶抑制剂复合物;(2)二代、三代头孢菌素(口服); (3)呼吸喹诺酮类;(4)青霉素类/酶抑制剂复合物、二代头孢菌素、 三代头孢菌素联合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 需入院治 疗、但不 必收住ICU (可选择 静脉或者 口服给药) 无基础疾病青壮年 有基础疾病或老年人 (≥65岁) (1)青霉素G、氨基青霉素、青霉素类/酶抑制剂复合物;(2)二代、三 代头孢菌素、头霉素类、氧头孢烯类;(3)上述药物联合四环素类/大环 内酯类;(4)呼吸喹诺酮类;(5)四环素类;(6)大环内酯类 (1)青霉素类/酶抑制剂复合物;(2)三代头孢菌素或其酶抑制剂复合 物、头霉素类、氧头孢烯类、厄他培南等碳青霉烯类;(3)上述药物单 用或者联合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4)呼吸喹诺酮类 呼吸喹诺酮类: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吉米沙星 第四步: CAP初始经验性抗感染药物选择 病人类别 用药推荐 无基础疾病青壮年 需入住ICU (推荐静脉给药) 有基础疾病或老年人 (年龄≥65岁) 有铜绿假单胞菌 感染危险因素 CAP,需住院或 者入住ICU (推荐静脉给药) 有结构性肺病患者 (1)青霉素类/酶抑制剂复合物、三代头孢菌素、头霉素类、氧头 孢烯类、厄他培南联合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2)呼吸喹诺酮类 (1)青霉素类/酶抑制剂复合物、三代头孢菌素或其酶抑制剂的复 合物、厄他培南等碳青霉烯类联合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2)青 霉素类/酶抑制剂复合物、三代头孢菌素或其酶抑制剂复合物、厄他 培南等碳青霉烯类联合呼吸喹诺酮类 (1)具有抗假单胞菌活性的β-内酰胺类;(2)有抗假单胞菌活性 的喹诺酮类;(3)具有抗假单胞菌活性的β-内酰胺类联合有抗假单 胞菌活性的喹诺酮类或氨基糖苷类;(4)具有抗假单胞菌活性的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三药联合 呼吸喹诺酮类: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吉米沙星 如何评价治疗效果? 治疗时间多长? 什么时候出院? 第五步:初始治疗后72h内进行病情评价 大多数CAP患者在初始治疗后72小时临床症 1 状改善,但影像学改善滞后于临床症状 应在初始治疗后72小时对病情进行评价,只 2 要临床表现无恶化,可继续观察,不必急于 更换抗感染药物(I A) 初始治疗有效 (1)体温≤37.8℃ (2)平静时心率≤100~/min。 (3)平静时呼吸≤24~/min。 (4)收缩压≥90 mm Hg。 (5)不吸氧情况下,动脉血氧饱和度正常。 符合以上五条达到临床稳定。 治疗多长??? 应个体化,其长短取决于感染的病原体、严重程度、基础疾病、临床 治疗反应等。一般于热退和主要呼吸道症状明显改善后3-5天停药。 一般建议疗程: 流感嗜血杆菌 10-14天; 肠杆菌科细菌和不动杆菌 14-21天; 军团菌、支原体 14-21天; 铜绿假单胞菌 21-28天; 金葡菌 21-28天 出院标准 经有效治疗后,患者病情明显好转,同时满足下6项 标准时,可以出院(原有基础疾病可影响到以下标准 判断者除外) (1)体温正常超过24 h。 (2)平静时心率≤100~/min。 (3)平静时呼吸≤24~/min。 (4)收缩压≥90 mm Hg。 (5)不吸氧情况下,动脉血氧饱和度正常。 (6)可以接受口服药物治疗,无精神障碍等情况。 第六步:随访,健康宣教 治疗后随访: 症状是否完全消失,复查影像学 健康宣教: 1.戒烟、避免酗酒、保证充足营养 2.保持 口腔健康; 3.保持良好的手卫生; 4.接种疫苗(肺炎疫苗、流感疫苗) 结束语 医药人员不仅肩负着治疗患者的责任,即个体责任; 还负有不可推卸的、尽可能维持细菌对抗菌药敏感 性的社会责任! 谢谢大家聆听
    TA的资源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用户协议 - 常见问题
    ©2018-2022 lanrenwenku.com 懒人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 | 赣ICP备20002542号  | 赣公网安备 360122020003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