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人血培养标本采集操作规程PPT课件
23页









文档价格
¥28.00
VIP
了解会员
免费下载
202X
成人血培养标本采集操作规程 T/SHNA 0016—2025
汇报人:XXX
汇报时间:202X
目录
1 范围 3 术语和定义 5 操作步骤 7 操作中实施 9 职业防护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4 基本要求 6 操作前准备 8 操作后处置
知识目标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
① 成人血培养标本采集时的基本要求 ② 操作流程 ③ 职业防护
本文件适用于
除儿童专科医院以外的各级各类医疗机 构从事临床成人血培养标本采集的医护 人员。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规范性引用文件如下
GB39707医疗废物处理处置污染控制标准 GBZ/T213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 WS/T313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WS/T433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标准 WS/T503临床微生物实验室血培养操作规范 WS/T640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标本的采集和转运 WS/T661静脉血液标本采集指南
3术语和定义
血培养bloodculture
将血液标本接种于培养基上,使细菌生长繁殖并对其 进行鉴定,从而确定病原菌的一种人工培养法。
一套血培养
同一时间、同一穿刺点采集的规定量血液标本, 分别注入需氧培养瓶与厌氧培养瓶。
3术语和定义
血培养瓶
用于人体血体液中病原体体外培养检测的含培养基的 容器。
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留置血管导管期间及拔出血管导管后48小时内发生 的血流感染。
4基本要求
1 应遵循采血指征并配合医嘱进行标本采集。 2 操作前后应遵循WS/T313执行手卫生的要求。 3 应根据选择的采血针,确定血液注入血培养瓶的顺序。 4 应符合WS/T640标本采集和转运的规定。 5 应遵循GBZ/T213实施针刺伤防护和暴露后处置,根据暴露程度按需就医。
5操作步骤
6操作前准备
1、医护 人员准备
01 医生根据病情开具两套或以上标本医嘱,采集指征应符合WS/T503的要求。
02 护理人员遵医嘱采集标本的同时应把握标本采集时机,包括但不限于:
a)应在寒战开始时采集;
b)应在发热初期采集;
c)应在全身使用抗生素之前采集;
d)当出现可疑感染临床症状后,应尽早采集;
03
e)若患者已经开始应用抗生素治疗,应在下一次用药前采集。
操作人员着装应符合基本要求,应按照GBZ/T213的要求实施个人防护。
6操作前准备
01 核对患者基本信息,评估患者 (1)评估穿刺部位有无红肿、破溃、硬结,选择 抗生素使用史、消毒液过敏史。 血管弹性好、走向直、便于穿刺及固定的血管。
2、患者 准备
02 评估患者局部及全身情况。
(2)若患者存在意识模糊、躁动等难以配合标本采集
03 患者宜采取平卧位或半卧 的情况,可由2名或2名以上医护人员共同完成。
位,充分暴露采血部位。
6操作前准备
标本采集应配备条形码或标识、血培养瓶、蝶翼型采血针或无
01 菌注射器、无菌治疗盘、无菌手套、一次性无菌治疗巾、止血
3、医疗用 品准备
带、止血用品、皮肤消毒剂、速干手消毒剂、锐器盒。
02
使用无菌注射器采血时,应备22G或21G及以下针头。
7 操作中实施
1 成人每瓶采血量为8mL~10mL。
采集2套及2套以上标本时,每套应更换穿刺部位,并在10min内完
2
成采集。 成人每次应采集2套~3套标本。无特殊情况下2d~5d内无需重复采
3
集,或遵医嘱采集。
7 操作中实施
1 标本采集人员取适量速干手消毒剂,按照手卫生规范要求进行揉搓至液体完全 覆盖手部皮肤,作用1min。
2 血培养瓶瓶口应选择75%乙醇消毒液消毒,自然待干,不应使用含碘消毒剂。 3 穿刺部位消毒参照WS/T 503中的穿刺点皮肤消毒。 4 消毒皮肤后,血管穿刺前佩戴无菌手套。
7 操作中实施
1 止血带绑扎在采血部位上方5 cm~7.5 cm的位置。 2 止血带绑扎时间不宜超过1 min。
5-7.5cm
7 操作中实施
1、标本采集时,优先使用可视化穿刺设备,无此设备应首先选用蝶翼针。 2、选用蝶翼针采集标本时操作要求:
a)蝶翼针采血后,应先注入需氧瓶,再注入厌氧瓶; b)完成采血后应先拔出与厌氧瓶连接的针头,再拔出患者血管穿刺处的针头,避免气体进入瓶中; c)采集过程中应保持血培养瓶直立,位置低于穿刺部位,应按照血培养瓶上的刻度线采集。 3、选用无菌注射器采集标本时操作要求: a)无菌注射器采血后,不应更换针头,直接注入血培养瓶; b)无菌注射器采血量充足时,应排净前端空气后先注入厌氧瓶,再注入需氧瓶; c)无菌注射器采血量不足时,应保证需氧瓶血量达到8mL,将剩余血液注入厌氧瓶,剩余血量不 应低于5mL。
7 操作中实施
01
难以通过静脉采样 的患者,可选择 动脉穿刺采集标本
02
动脉导管置入患者(置管时间<1h),可直接从动脉 导管中采集标本。
动脉标本采集后,根据采血针的选择,注入顺序及采血 量可参照静脉穿刺标本采集。
7 操作中实施
感染性心内膜炎和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标本采集办法, 见附录 B。
7 操作中实施
静脉穿刺
拔针后按压穿刺点3min~5min,凝血 功能障碍者延长按压时间至5min以上。
动脉穿刺
拔针后按压穿刺点5min~10min,凝血功 能障碍者按压穿刺点至少15min~20min。
7 操作中实施
1、垂直血培养瓶,滚动混匀。
混匀血培养瓶
采血注意事项
2、使用注射器采血时,避免 过度用力抽吸血液。
8 操作后处置
操作后医疗废弃物处置应符合GB 39707的要求。
每瓶标本上应有唯一条码或标识,粘贴平整,不应遮盖瓶身信息,标注信息包括但不限于: a)采集时患者体温; b)采集时间,精确到分钟; c)采集部位; d)采血种类; e)患者诊断; f)抗生素使用情况; g)采血量不足时,应标明注入血量。
8 操作后处置
血标本处置后应立即扫码确认,由专业转运人员2h内完成送检。 不能及时送检者,应置室温(20℃~25℃)暂存不超过2h,不应冷藏或冷冻。 转运时应将标本置于专用密封袋中,使用标本转运箱,避免因碰撞发生破裂或溶血。 标本转运时,不应使用标本转运气动管道系统。 不符合暂存与转运要求的标本,应重新采集。
9 职业防护
发生针刺伤后,应立即由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出伤口血,流动水冲洗伤口5min并消毒,必要 时进行包扎。
及时向医疗机构职业防护部门报告,根据报告源风险评估结果,必要时开展预防性治疗,按 照 GBZ/T 213 要求进行随访追踪。
明确诊断呼吸道传染病或疑似呼吸道传染病时,进行血培养标本采集时,应进行呼吸道职业 防护。
202X
谢谢大家
汇报人:XXX
汇报时间:202X
TA的资源
新上传的文档
热门下载

2025-08-02 25页

2025-08-01 88页

2025-08-02 19页

2025-05-10 42页

2025-05-15 34页

2025-08-02 27页

2025-08-02 31页

2025-06-05 26页

2025-04-15 52页

2025-06-06 33页